一、立式管式炉使用前准备
环境与设备检查
确保设备放置在平稳台面上,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,通风良好。
检查电源线无破损,接地线连接牢固,避免漏电风险。
确认炉膛内壁无裂纹、氧化层脱落或异物附着,避免影响加热均匀性。
检查炉门密封圈无老化、破损,必要时更换以保证密封性。
检查进气口、出气口管道连接牢固,无松动或泄漏,气瓶压力充足且阀门无泄漏。
安全防护
穿戴防护装备(如隔热手套、护目镜、实验服),避免高温烫伤或飞溅物伤害。
确保炉膛内无残留样品或杂质,防止污染后续实验。
二、操作流程
样品放置与炉管安装
将待处理样品干燥后放入炉管中部加热区域,确保样品均匀分布。
安装管堵和法兰,按顺序放置密封圈、压环,紧固六角螺丝,确保密封良好。
若需惰性气氛保护,进行气体置换:先抽真空至-0.1 Torr,再通入高纯氮气或氩气,重复2-3次,确保氧气含量低于100 ppm。
参数设置
升温程序:
初始升温阶段:设置低温段升温速率(如5-10℃/min),避免温度骤变导致炉膛或样品损坏。
稳定升温阶段:设定目标温度(如800℃)和保温时间(如30分钟),确保样品均匀加热。
降温阶段:选择自然冷却或程序控制降温(速率≤15℃/min),避免样品急冷产生裂纹。
温度校准:每年校准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,确保温度读数准确(误差≤±1℃)。
超温报警:设置超温报警值(如比目标温度高20℃),避免温控失效导致设备损坏。
启动与运行
接通电源,打开控制面板电源开关,等待系统启动完成。
进入温度设置菜单,输入目标温度、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,确认无误后启动设备。
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温度、气氛等参数,若发现异常波动或升温速率不符合要求,及时调整参数或停机检查。
停机与样品取出
程序结束后,待炉膛温度降至50℃以下再停止通气,关闭气瓶阀门和气体管路。
关闭加热电源和控制面板电源,断开总电源。
打开炉门,取出样品并清理炉膛内残留物。
三、注意事项
安全规范
严禁在设备周围吸烟或使用明火,避免与氧气、氢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引发爆炸。
禁止熔融液体样品、腐蚀性样品或易燃易爆物品,防止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取放样品时先关闭电源,防止触电;操作中避免触摸加热区域。
操作细节
升温速率需根据材料特性调整,避免过快导致热应力或喷料现象。
气体流速以安全瓶中连续鼓出一个气泡为准,确保炉内气氛稳定。
热电偶勿在高温时骤然拔出,防止损坏传感器。
维护保养
日常清洁:使用吸尘器或软毛刷清理炉膛内灰尘,避免积碳影响加热效率。
定期检查:每月检查加热元件(如电阻丝、硅碳棒)无断裂或氧化,每6-12个月更换密封圈。
长期停用:存放前进行烘炉操作(120℃烘烤1小时,300℃烘烤2小时),断开电源与气源,炉膛内放置干燥剂防潮。
四、立式管式炉维护与保养周期
每日检查:设备外观、电源线、气体管路连接是否正常。
每周维护:清洁炉膛、炉管,检查机械泵油位(若使用真空系统)。
每月保养:校准控温系统,检查急停按钮功能,测试真空度(若使用真空系统)。
每年检修:更换密封圈、热电偶,全面检查设备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