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气氛箱式炉的操作需遵循严格步骤,涵盖设备检查、样品准备、参数设置、运行监控及关机维护等环节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一、操作前准备
设备检查
确认炉体无裂纹、损坏,电源线连接紧密,接地保护可靠。
检查加热元件(如硅碳棒、发热丝)是否完好,避免因故障导致实验中断。
验证温控系统、气体供应装置(如浮子流量计)及冷却系统(如循环水路)运行正常。
样品准备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材料,确保其能承受目标温度(如工业级炉子可达1700℃以上)。
裁剪样品尺寸以适应炉内空间,避免集中放置导致热点现象。
使用坩埚承载物料,防止直接接触炉膛,减少污染风险。
环境要求
设备应放置在空气流通、无震动、无易燃易爆气体或高粉尘的场所。
确保通风良好,防止样品在高温下释放有害气体积聚。
二、参数设置与启动
温度程序设定
升温曲线:根据材料特性设定阶梯式升温程序(如每200℃保温2小时),避免骤冷骤热导致样品破裂。升温速率一般控制在5°C-20°C/min之间。
目标温度:输入所需温度值,确保不超过设备额定温度(如1050℃)。
保温时间:设定加热时间以确保材料充分反应或烧结。
降温程序:若需缓慢降温,设定降温速率(如5°C/min)防止裂纹产生。
气氛控制(如需)
检查气体供应系统,确保流量、压力符合实验要求(如氧气、氮气或真空环境)。
炉膛采用外密封方式,炉口硅胶密封,顶部设废气排放口。
启动设备
送入总电源,打开电源开关,仪表灯亮。
输入控温程序曲线,按下启动按钮,主接触器吸合。
按住温控表上键2-5秒钟,仪表进入自动控制状态(RUN灯亮)。
三、运行监控
实时观察
密切关注温度变化、加热元件工作状况及炉内气氛,确保设备按设定程序运行。
若温度偏差较大,适当调节温控参数(如M5、P、t值)。
异常处理
如检测到超温、漏电或气体泄漏等异常情况,立即停止加热并切断电源。
严禁自行拆卸设备,需由专业人员排查故障。
四、关机与清理
停止加热
实验结束后,逐步降低温度至安全范围(如室温),避免样品骤冷裂开。
按下停止按钮,主接触器断开,关闭控制电源开关。
取出样品
待炉温降至安全温度后,打开炉门,用坩埚钳迅速取出样品。
关闭炉门并锁紧阀门,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影响炉内气氛。
设备维护
清理炉内残留物,保持炉膛干燥,避免腐蚀加热元件。
定期检查密封圈、温控器及气体供应装置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。
新炉或长期停用后需分段烘炉(如200℃、300℃、400℃各2小时),去除炉膛内水分。
五、高温气氛箱式炉安全注意事项
个人防护
操作时佩戴耐高温手套、护目镜及防护服,防止烫伤或飞溅物伤害。
远离高温区域,避免直接接触炉体或加热元件。
操作规范
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入炉内,防止火灾或爆炸。
不得离岗监控,确保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。
紧急处理
故障时立即断电,关闭气体供应阀门,并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。
记录故障现象及时间,联系专业维修人员排查原因。